一、LYZZC-9310電腦版直流電阻分析儀當仁不讓措施
1、使用本儀器前一定要認真閱讀本手冊。
2、儀器的操作者應具備一般電氣設備或儀器的使用常識。
3、本儀器戶內外均可使用,但應避開雨淋、腐蝕氣體等場所使用。
4、儀表應避免劇烈振動。
5、對儀器的維修、護理和調整應由專業人員進行。
6、測試完畢后一定要等放電報警聲停止后再關閉電源,拆除測試線。
7、測量無載調壓變壓器,一定要等放電指示報警音停止后,切換檔位。
8、測試過程中,禁止移動測試夾和供電線路
二、LYZZC-9310電腦版直流電阻分析儀當仁不讓功能特點
1、整機由高速單片機控制,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簡便。
2、儀器采用全新電源技術,電流檔位多,測量范圍寬,可根據負載自動選擇電流,適合中小型變壓器和電壓互感器的直流電阻測量。
3、護功能完善,能可靠保護反電勢對儀器的沖擊,性能更可靠。
4、具有聲響放電報警,放電指示清晰,減少誤操作。
5、響應速度快,可在測量狀態直接轉換有載分接開關,儀器自動刷新數據。
6、智能化功率管理技術,儀器總是工作在小功率狀態,有效減輕儀器內部發熱,節約能源。
7、320X240點陣的超小像素點的65K真彩色液晶,
8、儀器自帶萬年歷時鐘和掉電存儲,可存儲1000組測試數據,可隨時查閱
9、儀器配備RS232和USB接口,可和計算機通訊以及U盤存儲
三、LYZZC-9310電腦版直流電阻分析儀當仁不讓技術指標
1、輸出電流:<5mA、40mA、200mA、1A、5A、10A
2、分辨率:0.1μΩ
3、量程: 100Ω-20KΩ (<5mA檔)
1Ω-250Ω (40mA檔)
100mΩ-50Ω (200mA檔)
5mΩ-10Ω (1A檔)
1mΩ-2Ω (5A檔)
0.5mΩ-0.8Ω (10A檔)
4、準確度:0.2%±0.2μΩ
5、工作溫度:-10~40℃
6、工作濕度:<90%RH,不結露
四、LYZZC-9310電腦版直流電阻分析儀當仁不讓系統介紹,儀器的面板見下圖
AC220 開關 儀器工作電源,交流220V。
接 地 柱 儀器整機接地點,保護
復 位 鍵 按下此按鍵本機處于初始狀態,可對輸出電流進行預置。
循 環 鍵 按此鍵光標在主菜單循環滾動
選 擇 鍵 本機復位后,按此鍵進行電流預置。
啟 動 鍵 輸出電流選擇完畢后按下此鍵,微機控制實現全部測試過程。
I+、 I- 輸出電流接線柱,I+為輸出電流正,I-為輸出電流負。
V+、V- 電壓采樣端,V+為電壓線正端,V-為電壓線負端。
RS232 通用串行接口,可通過計算機控制儀器。
USB 可向U盤輸出測試結果。
交直流轉換開關: 交直流兩用儀器的才具有的開關,否則無此開關。交直流切換開關,一表示直流,二表示交流,O表示斷開
充 電 指 示: 交直流兩用儀器的才具有的開關,否則無此開關。二極
管綠色顯示時表示充電完畢,紅色顯示時表示充電過程中。
五、LYZZC-9310電腦版直流電阻分析儀當仁不讓測試與操作方法
A: 單相測量法,見下圖:
B、助磁法接線見圖三~五(適用于Y(N)-d-11聯接組別)。
對于大容量的變壓器的低壓側測量時,如果在既有的情況下,直流電阻測試儀的大電流比較小,或者為了加快測量速度,可選擇助磁法測量。下圖中,圖三、圖四、圖五分別為測量低壓Rac、Rba、Rbc的接線方法
圖三、四、五分別為測量低壓Rac,Rba,Rbc的接線方法
1、開機頁面顯示如下圖:
按循環鍵光標可在選擇電流、繞組溫度、換算溫度、數據查詢、參數設置、時間等包含的選項之間移動,按選擇鍵可對上述六項主菜單包含的選項循環選擇,當光標在繞組溫度時,按啟動鍵可使光標在三個數據位之間滾動顯示,選擇鍵可使每個數據位的數據在0-9之間循環顯示,選定測試電流后,當前選項為除繞組溫度之外的任何選項時按啟動鍵可啟動測量。
在上圖中,按循環鍵將光標移動到修改時鐘,
在上圖中,按循環鍵可將光標在各個日期數據之間移動,按選擇鍵減小數據,按啟動鍵增加數據。
2、在開機狀態下將光標移動到查詢數據菜單,然后按選擇鍵進入數據查詢
3、當選好電流后,按下確認鍵開始充電。液晶顯示“正在充電”過幾秒鐘之后,顯示“正在測試”這時說明充電完畢,進入測試狀態,幾秒后,就會顯示所測阻值,如下圖。當選擇自動測試時,儀器會根據試品情況自動選擇合適的電流進行測試。
4測試完畢后,按“復位”鍵,儀器電源斷開,同時放電,音響報警,液晶恢復初始狀態,放電音響結束后,請一定稍等10秒鐘左右,重新接線進行下次測量,或拆下測試線與電源線結束測量。
六、注意事項
1、必須要等放電結束,報警聲停止后,再進行拆線,否則危險。
2、在測量無載調壓變壓器時,倒分接前一定要復位放電,報警聲停止后,方可切換分接點。
3、選擇電流時要參考技術指標欄內量程,超量程時,由于電流達不到預設值,儀器一直處在“正在充電”狀態,此時應按復位鍵讓儀器復位,重新選擇較小的電流檔位。欠量程時,顯示“電流太小”,當出現此兩種狀態時要確認量程,選擇更大的電流進行測試。
4、測試完畢后,按“復位”鍵,儀器電源將與繞組斷開,同時放電,音響報警,電流表回到零位,這時顯示屏回到初好聽狀態,放電音響結束后,可重新接線,進行下次測量或拆下測試線與電源線結束測量。
七、儀器成套性
直阻儀主機 |
一臺 |
10A型測試線 |
一套 |
三芯電源線 |
一條 |
保 險 管 |
兩支 |
操作 手冊 |
一本 |
九、售后服務
儀器自購買之日起一年內,屬于公司的產品質量問題免費維修,終身提供保修和技術服務。如發現儀器有不正常情況或故障請與公司及時聯系,以便為您安排便捷的處理方案,并為您提供快的現場服務。
中國科學家孤雄小鼠震驚世界:難道生育將從此告別兩性?
就在前不久,兩只剛出生的小鼠突然成名網絡——不是因為它們太可愛了,而是因為它們是世界上首例由兩只雄性產生的哺乳動物幼崽。
不了解的人大概會問:這有啥稀奇的?同性繁殖在動物界不也很常見嘛!小強(蟑螂)不是沒有雄性也能繁殖?一些兩棲動物和魚類還能自由切換爹媽角色呢……
確實,很多動物都有同性繁殖的現象,但對于哺乳動物而言,這還真不是個簡單事兒——迄今為止,沒有任何哺乳動物能在自然情況下實現同性間繁殖后代。
而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有科學家偏偏不信這個邪,他們一定要看看把兩個哺乳動物精子或兩個卵子合在一起會發生點啥——結果這些同性胚胎頭幾天好像還在正常發育,但是發育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一道迷之結界,使它們紛紛“胎死腹中”。
這樣的現象讓科學家們大為不解,也深感興奮!為啥哺乳動物就這么特殊?嗯,我們一定要搞清楚……
嗯,我們一定能搞清楚……
印記基因:阻止同性生育的分子壁障
一位來自南斯拉夫的科學家達沃爾·索特(Davor Solter),在1988年**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因此榮獲了今年的蓋爾德納國際獎。他發現,是一種叫做“印記基因”的存在,為哺乳動物同性生育架設了高高的壁壘。
那么,哺乳動物為什么要有這樣的“壁壘”呢?還不是因為娃難帶嘛……
其他動物生了娃(蛋)大多不是拍拍屁股走了就是雌雄一起撫養孩子,但哺乳動物的幼崽就麻煩多了——胚胎時期懷在肚子里要吸收營養,出生了還要繼續靠吃奶來吸收營養,關鍵是,這些營養全部由雌性一方承包,雄性在這個過程中卻大多僅需要貢獻一點精子。這種巨大的育兒投入上的差異促使哺乳動物的兩性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繁殖策略。
對于雌性來說,生養大胖小子無疑會大量損耗自身精力,所以它們采取了“留得青山在,不怕生二胎”的策略——對卵子當中的基因動一系列的手腳,增強那些能夠阻滯胚胎發育的基因,同時抑制那些能夠促進胚胎發育的基因,盡力讓孩子發育得相對瘦弱一些。
然而對于雄性來說,孩子長得壯壯的以后才能挨得起餓扛得了揍,對于是否好生養似乎不是特別關心。所以雄性也會對精子當中的基因做一系列相反的手腳,拼命去促進胚胎發育。
于是,一邊是雌性希望幼崽變弱變小變萌,另一邊是雄性希望幼崽變大變壯變強……經過一億多年這樣的兩性斗爭,哺乳動物卵子和精子中的基因都被矯枉過正到了非常極端的地步,這反而讓精子和卵子的兩套染色體誰也離不開誰了——因為一旦這個平衡被打破,無論偏向雌雄哪方都會導致胚胎發育嚴重失調,這就是那道同性發育結界的本質(誠可謂是相愛相殺)。
父母對生娃的想法都不統一,娃還能說什么……
這些在哺乳動物雌雄雙方博弈中被動過手腳的基因,就像是雙方分別在自己配子基因組中打上的“性別印記”,因此被稱為“印記基因”[1]。
孤雌生殖:逆天改命輝夜姬
不過,索特老爺子僅僅是發現了“印記基因”,并沒有徹底弄清楚這些“印記”是怎么打上去的,也不知道如何能解開哺乳動物同性繁殖的“封印”。
于是,接下來的問題又吸引了一大群科學家前仆后繼一一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東京農業大學的友廣川野(Tomohiro Kono)教授。
友廣川野早年曾長期研究克隆技術,并逐漸對胚胎發育過程中印記基因的變化產生了興趣。友廣發現,兩性給基因打上“印記”其實是一個跨越整個性成熟過程的漫長工作。
那么反推過來,動物剛剛出生的時候,就必定有大量的印記基因還沒來得及打上“性別印記”,而這時候動物體內尚未發育成熟的卵子其實正處在一個非常接近“性別中性”的狀態[2]。
由此,友廣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如果利用這種“性別中性”的卵子,是不是就能實現哺乳動物的“孤雌生殖”了呢?
這個主意好!
不過事實證明,哺乳動物的發育還是比較復雜,不是說“性別中性”了就能隨意結合。經過大量的摸索,友廣設計出了一套“雄性化”小鼠卵子的方法。
如何“雄性化”呢?
首先,友廣培育出了一種經過基因改造的母鼠,它們被人為刪除了一個強力的雌性印記基因和一些基因元件,使之轉而表達一個強力的雄性印記基因。
他從這種“雄性化”鼠的幼鼠卵巢里取出不成熟的、還沒打上太多“性別印記”的卵子A,然后用一個去掉核的正常小鼠卵子B將其“催熟”,于是,一枚表達類似雄性印記基因的卵子就誕生了。
2004年,他將這些“雄性化”卵子AB和普通的卵子C相融合,終于得到了人類歷史上**只“孤雌生殖”產生的小鼠[3]。
這只創造歷史的小鼠被命名為“輝夜姬”。輝夜姬是日本小說《竹取物語》中一位誕生在竹子里的公主,恰如友廣的小鼠一樣,沒有生物學意義上的父親。
之后,友廣又不斷改進他的方案,終在2007年用一套刪除兩個印記基因的方案將“孤雌小鼠”的存活率提高到了15%左右[4]。
這些“孤雌小鼠”雖然在理論上大大拓展了人類對于印記基因的理解,但是“雄性化”卵子需要異常繁瑣的實驗操作——既要制作基因改造的母鼠,又要從初生幼鼠那比針眼還小的卵巢里取卵,想想都不是個輕松活兒。
那么,有沒有什么更容易的辦法來獲得沒有“印跡”的配子呢?
單倍體胚胎干細胞:柳暗花明又一村
說起來,這個難題的解決竟然和一種腫瘤相關。
這種腫瘤叫做卵巢畸胎瘤,它是由個別自以為受精的卵子發育成的胚胎異變而成。雖然這種胚胎長得不正常,但是里面也含有胚胎干細胞,它們被稱為“孤雌胚胎干細胞”。
2011年,奧地利科學家約瑟夫·彭寧格(Josef M. Penninger)[5]與英國科學家安東·武茲(Anton Wutz)[6]幾乎同時獨立發現,有一些孤雌胚胎干細胞當中的遺傳物質和卵子一樣保持著單倍體的狀態,而且利用一些特殊的培養方法,這種單倍體的狀態是可以長期保持的。這樣的細胞就是后來對哺乳動物同性繁殖意義重大的“孤雌單倍體胚胎干細胞”。
約建立孤雌胚胎干細胞系的一種流程。圖片來源:Wei Li et al. (2014) Cell Stem Cell 編譯:鬼谷藏龍
在之后的研究中,人們發現,這些孤雌單倍體胚胎干細胞的“印記狀態”和卵子幾乎一模一樣。但是這些“印跡”會隨著體外培養而逐漸丟失,終退化到一種類似于幼鼠卵子那樣“性別微弱”的狀態。
2015年,上海生化細胞所的李勁松研究員的團隊,將友廣方案中的雄性化幼鼠卵子換成了小鼠孤雌單倍體胚胎干細胞,果然也一樣可以生出“輝夜姬”那樣的孤雌小鼠[9]。
只有母親,沒有父親的小鼠發育一切正常,自己也成功產下了后代
眼看著小鼠的孤雌生殖技術平步青云,人們不由發問,既然孤“雌”有了,“孤雄”哺乳動物啥時候出生呢?
雙雄爭孤雄
當然了,之前并不是沒人想過去實現哺乳動物的“孤雄繁殖”,只是“孤雄”比“孤雌”更難做到。雌性天生有卵子,所以能在出生后就獲取,而雄性只有性成熟后才會產生精子(此時均為打上“印記”的精子了),所以不能復制友廣在雌鼠上的操作方案。
而這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難題,在單倍體胚胎干細胞被發現之后才有了新的進展——當彭寧格與武茲的成果剛一公布,李勁松的研究團隊就馬上想到,既然有辦法讓卵子直接發育產生成孤雌單倍體胚胎干細胞,那么如果我把卵細胞核去掉后往里面放一枚精子,不就能拿到孤雄單倍體胚胎干細胞了么?
通過向去核卵細胞注入精子來建立孤雄胚胎干細胞系。圖片來源:參考資料7,鬼谷藏龍編譯
不過與此同時,另一個實驗室也想到了這一點,那就是中國北京動物所的周琪實驗室。
李勁松和周琪的課題組,研究方向大同小異,在業界也可謂一時瑜亮,遇到這個炙手可熱的項目后,兩組人馬幾乎是在同一時間用完全相同的思路開啟了完全相同的課題。
在這一輪較量中先拔頭籌的是李勁松實驗室,他們僅僅用了半年就率先制出了小鼠孤雄單倍體胚胎干細胞[7],周琪實驗室則過了幾個月才迎頭趕上[8]。
不出所料,這些孤雄單倍體胚胎干細胞保持著精子的“印跡”,在合適的條件下,孤雄單倍體胚胎干細胞完全可以像精子那樣,讓卵子受精并正常發育[7,8]。而且,和之前的孤雌單倍體的情況一樣,孤雄單倍體胚胎干細胞在培養一段時間后,其“雄性印記”也會逐漸退化,使其變成“微弱的”雄性。
孤雄單倍體胚胎干細胞可以像精子一樣給卵子受精,產生后代。圖片來源:參考資料7,鬼谷藏龍編譯
周琪實驗室已然連敗兩局,扳回一城的希望就是在孤雄小鼠上面搶得先機了。
孤雄小鼠:近在咫尺尚未及
如果說孤雌小鼠好歹還有友廣川野的先例可以參考,那么孤雄小鼠就是純粹的從頭摸索了。
理論上來說,將孤雌小鼠的方案“反過來”,刪掉孤雄單倍體胚胎干細胞里面的一些雄性印記基因,使之“雌性化”,然后將這樣的細胞和精子一起注射到去核的卵子當中,應該就能生出孤雄小鼠來了。話雖沒錯,但實際操作起來往往就是另一回事了。
在之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都發現,孤雌小鼠畢竟其“雄性印記”比較弱勢,所以經常會出現發育遲緩、體型瘦小等問題,與此同時,這些小鼠會意外的長壽。
周琪的研究團隊首先想要試試看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這樣也好給未來制作孤雄小鼠積攢一些技術經驗。他們在友廣刪除兩個印記基因的方案基礎上設計了一種刪除三個印記基因的策略,終于得到了比較正常孤雌小鼠[10]。
那么,獲取孤雄小鼠又需要刪除幾個印記基因呢?周琪團隊發現,刪除了六個印記基因后,移植到代孕母親內的胚胎中也只有1.2%的孤雄小鼠能夠發育到足月,且生出來的只是一個外形極不正常的畸形死胎。
與孤雌小鼠恰好相反,孤雄小鼠幼崽表現出了一系列發育過度的問題——有的小鼠腫脹成了一個肉球,有的內臟跑到了體外,還有一些則在胚胎時期就睜開了眼睛(因為眼球過大把眼皮給“撐”開了)。
孤雄小鼠遭遇的首要問題就是發育過度,圖中右邊兩只就是長成了“肉球”的孤雄小鼠。
后,周琪的團隊刪除了七個印記基因,才終于讓孤雄單倍體胚胎干細胞變得足夠“雌性化”,產生形態上比較正常的小鼠。它們所制作并植入代孕母鼠的477個孤雄胚胎中,有12個活到了出生,不過其中大多數都有嚴重的浮腫,出生后不久便撒手鼠寰。只有兩只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問題的孤雄小鼠堅持活了48小時以上。而這,就是目前所能做到的極限了。
除7個印記基因后,周琪團隊終于得到了外貌比較正常的孤雄小鼠(右側是它的胎盤)。
孤雄小鼠被創造出來了嗎?嚴格來說,并沒有。周琪的工作,多只是在理論上證明了孤雄小鼠的可能性。按照正常的操作,只有當孤雄小鼠能夠長到成年并產生自己后代,才能算真正意義上實現“孤雄繁殖”。但無疑,周琪的團隊目前獲得的成果,肯定也已經嘗試過很多印記基因的修改方案,傾其所能了。
造出只有父親,沒有母親的小鼠,可以說是一個突破。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然后短短幾年間,看著無數的科學家“你一針我一線”,把這個技術逐漸編織完整,也不由感嘆——他們當中沒有誰是帶著要一鳴驚人改變世界的念頭去做研究,許多奇跡就這樣從不經意的萌芽中“長”了出來,而且未來還會繼續開花結果。
說到這里,人類迄今為止在探索哺乳動物同性生育的故事就基本講完了,然而作為人類科學史冊的一部分,這個故事注定還會有新的篇章。